研究機構
電力系統研究所
機構簡介
電力系統研究所起源于我校1920年創立電氣機械工程科電工專業,是哈工大最初建設的4個專業之一,當時本科畢業設計的方向是大型發電廠設計和城鎮配電網設計,是我國最早培養電力專門人才的專業之一。20世紀50年代初在前蘇聯專家指導和幫助下,成為國内的骨幹學科,是我國電力系統、高電壓技術及繼電保護專業人才培養的搖籃,為兄弟院校輸送和培養了衆多優秀教師。1961年哈工大歸屬國防科委後,不再保留電力系統等民用專業,發電廠電力網及其電力系統、高電壓技術、繼電保護、動力經濟等專業整體遷入北京電力學院(後更名為華北電力大學)。随後高電壓專業又搬遷到武漢水利學院(後更名為武漢水利電力大學,2000年并入武漢大學)。1978年電力系統方向恢複研究生招生,專業開始恢複建設,1987年恢複本科招生,1990年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博士點通過審批,同年與電機學科一起獲批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電力系統研究所現有教學與科研人員20人,包括教授11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
專業緊密結合國家能源戰略需求,面向綠色電力與智慧能源領域開展研究,注重前沿學科與交叉學科領域的探索,形成了産學研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與協調發展的格局。
研究方向
新型電力系統運營與調度,寒地新型電力系統與源網荷儲協同,電力市場與虛拟電廠,清潔能源與直流輸電,電力光學傳感與保護,靈活交流輸配電技術、能源互聯網等
成果展示
1.于繼來教授提出電力網絡源流路徑電氣剖分方法,經過20多年發展,形成了完整的能源多流分析與溯源理論體系。
2. 全國唯一基線地表輻射觀測站。觀測秒分辨率的三相短波輻射以及上行長波輻射。全國首套基于風雲4A衛星的太陽能資源産品,首次将太陽能模型鍊嵌入衛星反演輻射,深刻掌握我國太陽能資源。
YANG DAZHI 站長
3. 全國首套基于風雲4A衛星的亞公裡級太陽輻射産品。首次研發500米分辨率太陽輻射産品,支持我國光伏場站級别的資源評估與預測。
4.高比例風光能源電網不确定度理論與調控技術
5. 發明了“爐-機-網”協調的新型一次調頻控制方法,攻克了我國大容量、高參數火電機組因調頻壽命損耗大、嚴重制約參調能力的難題,顯著增強了該類型機組在風光電源高占比電網中調節的靈活性。研究成果領先國内外行業标準,并獲得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類)二等獎。
6.從能源-環境耦合視角出發,面向寒電電網源、網、荷多個環節的技術挑戰,在模型構建、調度控制、資源評估和激勵機制多個層面開展技術攻關,攻克了高寒地區電力系統低碳靈活運行若幹關鍵問題,為破解高寒地區新能源消納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提供了有效支撐。
7.首次提出了基于直流電抗器電壓變化率的故障檢測策略,實現了對故障的精确定位,并将故障檢測時間減少了一半以上,為直流故障的保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成果在IEEE Trans. Power Delivery發表,開啟了直流故障檢測的全新方法,引起廣泛關注及跟進,Google Scholar統計目前被引350次,并入選ESI 1%高被引論文。
8.研發成功新型電力系統源-網-荷-儲協同規劃與運行模型及對應的優化引擎,能夠優化10萬級整數變量、100萬級連續變量、1000萬級約束構成的高維模型,實現未來不同規劃期(5年~40年)機組組合與源-網-儲投資決策的一體化優化,求解時間比CPLEX求解器平均縮短70%。
9.聚合多元海量靈活性資源的虛拟電廠
聯系方式
所長:徐英
地址:電機樓40041-40050;科學園TIB7層
郵箱:ying.xu@h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