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機構

電磁驅動與控制研究所

2024-03-25 16:34 管理員

機構簡介

研究所成立于200312月,目前共有教師7人,科研人員20餘人。成立20年來,堅持面向航天、工業領域特種電機、新能源與儲能方向重大需求,注重基礎理論與前沿技術研究,突破國家急需技術,培養高端人才。研究所與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石油、國家電網、中車集團等大型企業長期緊密合作,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自然基金項目、企業重點項目等近百項科研課題,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近10項。

研究方向

研究所是國内最早從事特種電機驅動控制方向研究的團隊之一,近年來持續開展了新能源與儲能電力變換及系統相關方向的研究工作。

1.特種電機驅動控制技術

研究所多年來對直流電機、永磁同步電機、感應電機、同步磁阻電機以及直線電機等主流電機的驅動與控制技術進行了體系化研究工作,形成了包括電機驅動技術、控制技術、全數字系統的全鍊條完備分析理論、驅動控制技術及系統設計方案,研究成果已成功應用于航天、工業機器人、特種車輛等諸多領域。

2.大功率電儲能系統及應用

系統開展了大功率電化學儲能電力變換、SOC均衡控制、能量管理、狀态感知與智能化故障診斷等方向的研究工作,突破了諸多大功率儲能方向的瓶頸問題,研究成果已成功應用于石油鑽探天然氣電站、地鐵能量回收、航天電磁推進、新能源微電網等領域。

3.清潔能源發電技術

結合國家能源革命重大戰略需求,對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新能源微電網等清潔能源發電系統的共性技術,包括并網逆變、并網控制、鎖相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以提高清潔能源系統的發電效率、并網質量,推動其規模化應用。近年來在光伏微逆、光儲一體化系統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打破了國際技術壟斷。

4.多源融合供能及在微電網、綠色制氫中的應用

清潔能源、儲能、電網等多源融合協同供能已成為現代能源利用的必然趨勢。對其容量配置方法、分布式能量管理策略、狀态感知與壽命預測等方向進行了詳細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已成功應用于清潔能源發電微電網、綠色電解水制氫、集群式大功率充電站、空間電站等領域。

5.電氣化交通電推進與電力變換技術

電動車、工業用特種車輛、電氣化艦船等已成為電機及電力變換的重要應用領域。針對電氣化交通領域的電機及其驅動控制技術、有線充電技術、無線充電技術、Xin1車載集成功率變換技術進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已應用于電動乘用車、商用車、電動叉車、電氣化船舶、水下無人航行器等。

标志成果

1.仿真、測試轉台-電機系統

  • 用于大型轉台關節的驅動控制,累計支持仿真、測試台200多套

  • 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 4項,三等獎1項。

2.大功率多相化電機系統

  • 用于大型艦船的電推動,系統為15相設計,額定功率為2MW

  • 獲國家自然基金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 1項,期刊30餘篇,專利2項。

3.1MW超級電容儲能微網頻率調節系統(中石油示範工程)

  • 首次将天然氣電站的供電性能超過燃油發電站,在石油鑽探行業實現了燃氣對燃油的替代,使油田鑽探領域向低碳發展邁出了關鍵一步。

  • 獲得2021年黑龍江省技術發明二等獎和第五屆國際儲能創新大賽2021儲能應用創新典範TOP10

4.3.6MW/1500V地鐵線路超級電容儲能系統(容量世界最大)

容量達3.6MW62MJ,目前是世界上應用于地鐵線路容量最大的超級電容儲能系統,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已在多個城市獲得推廣應用。

5.航天電磁推進50MW/2GJ锂電儲能裝置(國内首台套)

國内首台套高速飛行列車供電用大規模锂離子電池儲能裝置,具備很好的技術引領示範效應,順利完成了第一階段各項試驗。

6.單級式高頻隔離型交直流變換系統

提出無電解電容創新拓撲,解決了制約大容量交直流變換器長壽命運行的瓶頸問題,為大功率儲能、新能源發電和電動車充電站的壽命和功率密度、經濟性的提高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

榮譽獎勵

序号

時間

獲獎項目名稱

獎項級别

1

2013

國家部委項目

國家部委科技進步特等獎

2

2014

精密離心機

國家部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3

2003

電機控制

國家部委技術發明二等獎

4

2012

多相化電機系統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5

2021

天然氣電站動力沖擊負載補償與節能技術及工程應用

黑龍江省技術發明二等獎

聯系方式

所長:吳鳳江

電話:18745681906

郵箱:wfjhit@163.com


Baidu
sogou